個人能力和魅力都屬于**力的范疇。個人能力在這里主要指專業(yè)能力;個人魅力則包括品德、個性、修養(yǎng),還有表現(xiàn)在工作中的溝通能力、決策能力和判斷能力等。
其實,我覺得個人能力和魅力都屬于**力的范疇。個人能力在這里主要指專業(yè)能力;個人魅力則包括品德、個性、修養(yǎng),還有表現(xiàn)在工作中的溝通能力、決策能力和判斷能力等。作為一個管理者,擁有較強的工作能力是基礎,否則就不能把工作做好,也不能服眾,這也是為什么總是選擇能力強的人做***的原因;如果能力不是最強也不要緊,那就一定要有能吸引別人的個人魅力,讓能力更強的人愿意跟著你干。如果兩者都不占,試問:你靠什么來讓別人愿意給你賣命呢?換句通俗的話概括就是——能力成就個人,魅力成就團隊!依靠較強的工作能力成就個人的例子就太多了,遠的不說,看看現(xiàn)在公司的高層**,哪個不是從業(yè)務員或基層管理出身,依靠自身突出的個人能力一步一步從基層脫穎而出,做到今天的成績呢?如果他們的能力一般或不如我們,大家現(xiàn)在也就不會這么佩服和認同他們了。
所以,我個人認為,在職業(yè)生涯初期,鍛煉自己發(fā)現(xiàn)問題、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最重要的,那時,我們處于“為學”的階段,大多數(shù)人是單兵作戰(zhàn),還不需要具備太多的個人魅力素質(zhì),個人能力強就可以把大部分事情搞定。但是,隨著個人能力的不斷提高和職位的逐步提升,我們進入“為道”的境界,這時我們往往是帶領一個團隊在“戰(zhàn)斗”,那么此刻對個人魅力的要求逐漸超越個人能力,成為管理者最重要的素質(zhì)之一,因為你需要它把整個團隊牢牢凝聚在一起,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斗。
縱觀歷史,所有的統(tǒng)治管理者都不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強的,但是,為了鞏固政權,他需要各方面能力比他強的人來幫他治理國家或組織,組織越大,“能人”就要越多。那這么多“能人”為什么會聽從管理者的**呢?國家靠政權,組織靠的就是管理者強有力的個人魅力。這樣的案例就太多了,我們知道,三國時期,是中國歷史上英雄輩出的時代。作為一代梟雄的劉備,很多人都覺得他是一個很平庸的人,只不過是諸葛亮手中的一個傀儡皇帝。然而,在劉備“仁”、“愚”的背后,表現(xiàn)出來的卻是他杰出的**才能。劉備的過人之處是得人心,得將相之心,得民心,這也是他能成就帝王霸業(yè)的關鍵所在,從這一點來講,曹操和諸葛亮也難望其項背。其實,這種“得人心”靠的就是他的強烈的個人魅力,使很多能人心甘情愿的投靠他,為他賣命。所以,雖然他武功一般,智謀也不超群,但是,文有諸葛亮、龐統(tǒng)等為其運籌帷幄,武有關羽、張飛、趙云等為他轉戰(zhàn)沙場,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他濃濃的一筆。
具體到營銷工作中,我認為,一個有能力的業(yè)務人員不一定能成為一個有個人魅力的管理者,而一個擁有個人魅力的管理者首先肯定是一個有能力的業(yè)務員。因此,我想與在銷售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績的同仁們探討一個問題:在把自己銷售工作做的很出色以后,我們下一步該做些什么呢?沒錯,如果你想繼續(xù)在職業(yè)目標上有所發(fā)展,有意識的提高個人**力才是關鍵。那什么是**力?定義太死板生硬,姑且不說。管理學的創(chuàng)始人彼得·德魯克曾經(jīng)這樣說過:“**力是怎樣做人的藝術,而不是怎樣做事的藝術,**決定***能力的是個人的品質(zhì)和個性!彼,正如從兩個人中選擇一個管理者,一個人能力一般但人品很好,另一個人能力相對較強些但人品一般,你會選擇那一個人呢?我想企業(yè)一般會選擇前者,因為畢竟,職位越高,企業(yè)對人品的要求就越高。記得蒙牛總裁牛根生曾經(jīng)在《贏在中國》中說過一句話:“小事靠智,大事靠德!蔽蚁,作為一個企業(yè)的老板,他肯定是深有感觸的。
因此,我認為,除了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(yè)能力外,注重個人修養(yǎng),完善自己的德行,提升個人魅力,克服自己人性的弱點,那么,你必將成為一個“有用之人”。因為,我始終相信一句話:上善若水,厚德載物!